案例:
场景:初三诊断考试考场。
人物:监考老师、学生。
考试伊始,监考老师宣讲了考试考场的纪律要求,尤其特别提醒同学:这次考试对大家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杜绝考场作弊。老师说得铿锵有力,学生听得认真、谨慎,频频点头。考试前半场很平稳,大概在后半场快要结束时,一位同学因为夹带被监考老师视为作弊处理了。老师说得义正言辞,情绪特别激动;学生不断解释,希望老师改变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最后,这位同学被移交教导处,因为这孩子情绪极其激动,也就免了对他处罚。
分析:
1、 首先,我觉得对这孩子给以适当的处罚,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考试作弊本就是不该的。除了是违反了规则之外,还助长了心性的惰性,这才是最可怕的。要让犯错的学生明白,人要学会承担,既然选了,就要为此担责。而担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勇气、勇敢的教育过程,而这种品质对中学生来说太可贵了,可能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这也才不失我们教育的本质——引人走向良善,激发本性中良、善的品质。
2、 其次,如果说第一点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那么这一点则是从我们教师自身出发。我个人觉得,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行为的底色应是“爱”,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惩戒行为本身来说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就拿以上案例来说,监考老师对这位犯错同学给以了“作弊”惩戒,并不是为了对付学生,让他难堪、出丑,而是就想让他明白:如果这次带了夹带,那么下次考试再带夹带,尤其大型的考试中,可能会给自己的档案带来污点,而影响他以后的人生。但是,很可惜的一点就是,这位老师没有能把自己的这番良苦用心真实地告诉孩子,只是一味地被自己的愤怒情绪席卷,因而学生产生了极深的恐惧,其实,这位同学的恐惧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作弊行为,而是对老师的愤怒的恐惧。所以,太可惜了,对孩子和老师来说,失去了一次多么宝贵的教育过程。
3、 最后,我理解的“惩戒”二字,“惩”是基于爱,最终的目的是“戒”,是让我们的孩子心中有“戒”,有敬畏之心。
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