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初探如何使中考作文有生命温度

郭建华 郭建华 关注 心理咨询从业人组 1级
发表于硕博共进版块

以“心”写文

——从心理学角度初探如何使中考作文有生命温度

甘肃省兰州市十九中教育集团木塔巷校区(41)中

郭建华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由此可见,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心、心理学、情绪情感、有效表达、生命。

一、日常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习作现状

   最近两三年,我在批阅学生作文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从孩子们的字里行间中,我感受不到青少年应有的朝气、活力,也就是说那一篇篇作文让我有种僵硬感、麻木感,好像他们的主人与这个世界是隔离的,缺少了对生命温度的感知,缺失了鲜活的、向上的生命活力。写到这里,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心酸和悲伤,从胃部直冲向鼻腔,不禁有个疑惑升起,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带着对这问题的困惑,我开始了学习心理学,尤其是学习了由朱建军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我国本土非常优秀的心理治疗技术“意象对话疗法”和邱祥建老师的“生命树构图分析体验技术”,再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摸索,对孩子们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二、给作文注入生命的颜色

感知生命的温度,就是要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心”来抒写“心”的故事,那么这就需要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力求做到真实且带有情感,还要有效,这样才能感染读者、打动读者,而伴随读者感动的过程,也是双方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的过程,我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三、还语言文字以真实

(一)、自知——贴着自己的“心”表达。

“自知”是意象对话的一个专业术语,它强调的是清醒而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情绪情感、想法、需求等。那这里我之所以把这个概念引入到中考作文写作当中,是因为我发现孩子们在一些本该很出彩的细节描写的段落中,其实是不知道自己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不知道这段的细节描写到底要表达什么,或者是他不太明了自己当下的那种贴近生活现实的情绪情感,所以在抒写的过程中,是很难将自己的一些很真实的想法或是情感表达出来,这样就会让读者有种不能贴近真实生活的感觉,那么作文就会显得流于形式。

情绪情感,在心理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分辨当下的情绪和情感,因为我们在经历一件事的过程中,或是哪怕一个瞬间的时候,都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念头,随之就会伴有不同的情感态度,或是喜欢、愤怒、着急、怨、恨……也就是说,情感是变化的、流动的,而不是单一的。打个比方,我们闭眼想象,在我们的面前有淙淙的溪水流淌,那你看它虽然整体带给我们的感觉是缓缓地流淌,但它在细微之中也是有变化的,时缓时急,充满了一种流动的美,这样画面就有了动感,给人一种活力、一种生命感。

引文: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轨,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轨,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轨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背影》

在《背影》的第六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非常细腻地刻画出了一个慈父的形象,读来感人至深。同时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真是力透纸背。而我们的“心”也是跟随着作者对父亲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有了起起伏伏,时而会因为父亲的执拗而觉得可气、时而又会因着父亲的笨拙觉得有点丢脸、时而又看到了父亲的“蹒跚”不禁泪如雨下,也正因为有了这种起起伏伏、跌跌宕宕的变化,才使得文章的这部分读起来,生动感人,充满了画面感,是那么真实地贴近生活,也正是这种真实打动了一代代读者。 确实被作者敏锐的洞察力折服,他精准而流畅地抒写出了,自己对父亲给自己买橘子这件事的一个情绪情感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平实中有曲折,使文章有种错落有致的层次渐进感,耐人不断咀嚼。

案例1:

在孩子们的习作中,会有一种现象,就是从头至尾,只有一种或至多两种情绪,很单一化,这样就会给人一种不贴近生活的感觉。例如《我和我的朋友》这篇习作,大多数同学写的就是,起先和朋友闹了矛盾很伤心,接着又和好了,非常高兴,就结尾了,通篇就两种情绪变化:伤心—高兴。这显然是不太能完整地表达出,日常生活中的我们的情绪情感的流动过程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孩子没有觉察出自己的情绪情感地丰富变化过程,那么这也就是前面我所说的不自知。所以在后续的习作讲评中,我运用了“生命树构图分析体验技术”来引领孩子们通过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而让习作变得丰富立体,具有生活味。

讲评过程:

首先:确立主题,并选取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两件事。

接着:描述具体的过程。

我:                      朋友: 

心理:                    心理:

想法:                    想法:

情绪:                    情绪:

动作:                    动作:

语言:                    语言:

这部分是我给同学们要着重讲解的,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以方法上的引导。

例如,描述我和同学发生矛盾这部分如何展开。

第一步,起因:误会。

听到班上一个同学在散步有关我的一些不实的谣言,我非常生气。但因为有关我的这些事,只有我的好朋友知道,所以我就误以为是好朋友告诉了他,心中倍感愤怒,因而决定去找好朋友理论。

我:                               朋友: 

想法:他泄露了我的秘密。              想法:

情绪:生气、愤怒                     情绪:

动作: 找他理论                      动作:

语言: 你为什么                      语言:

第二步:争执。

面对我的质疑,好朋友非常无奈,给我不断解释,最后他伤心地和我断绝关系。

我:                              朋友: 

想法:他泄露了我的秘密。           想法:你不信任我 

情绪:生气、愤怒                 情绪:委屈、无奈、伤心

动作: 找他理论                  动作:解释、离开

语言: 你为什么                  语言:我没有

这个部分就是,把与我相对应的朋友那部分内容一一补充出来。

第三步:绝交。

朋友的解释,我完全不信,心里就认定是他的不对,最后我们绝交了。

我:                              朋友: 

想法:我不信你                  想法:你不信任我 

情绪:伤心、失望                 情绪:委屈、无奈、伤心

动作:不听解释                   动作:解释、离开

语言:你不配做我的朋友            语言:我没有

同样这部分也像前面一样,一一补充出我与朋友相对应的那部分内容。

后面的步骤,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对习作内容的安排布局,依次类推来展开,可长可短。

这个过程,就是以我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围绕我和朋友的关系,通过描述我和朋友互动中的语言、想法、动作,来表现出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那么经过这样加工出来的习作就会给读者以真实感、丰富感,还会非常有人情味。

案例2:

病毒无情人有情                            

兰州十九中教育集团 叶舒涵  

站在窗边望着稀疏的人群,我不禁思绪万千,几个月前我们还在为别的城市加油,正常的过着我们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可是疫情却在不知不觉中闯入了我们的生活……

“各位同学们,紧急通知:因新冠病毒在兰州蔓延开来,明天学校将进行停课措施,请广大师生在明天做好第一轮核酸检测,居家隔离不外出,保障自身安全,具体开课时间待定。”相信这句话大家都记忆犹新,不知道同学们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可能是惶恐,不知所措,但我相信更多的同学是兴奋,就比如说我。当我踏着最后一刻的闹铃起来,睡眼惺忪的穿衣服时,一眼瞥到了老师发来的消息,出于无知,经过确认后我不由得狂喜起来:“不用上课啦!”惬意涌上心头,我星移电掣的脱掉衣服,钻入到温暖的被窝里,偏偏这时睡意退散,我恢复了理智。我不由的打开新闻,看到紧急被隔离的患者,我开始害怕了,更多的是担心,病人中还有小朋友!很快,我便收到了刚出差回来的亲人因是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的消息。

接到学校的通知,取书,做核酸,我背上书包,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一样走进地铁站。出示健康码,量体温,过安检。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好像疫情没有出现在兰州,可是空荡荡的地铁毫不留情的向我泼了一盆冷水。坐在车厢里我不禁留下了眼泪,好像昨晚的地铁还是熙熙攘攘的,今天就像灰飞烟灭了一样来有影去却无踪,排队竟成了一种奢望。拖着沉重的步伐,看到忙碌的老师,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们,我像是吃了定心丸一样,大步流星的走进校园,因为我知道有人在保护着我们,我又想起空旷的地铁,是!政府行动人民配合,全省人民团结一心,我们终将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截止至2021年11月7日,已有十三人治愈出院转至定点医院观察,六轮核酸检测过后全省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不出门就是贡献。上网课,居家隔离,积极配合核酸,虽然回到了2020年初的样子,但我们不害怕!病毒无情人有情,英勇的人民,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会开拓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兰州加油!兰州必胜!

教师点评:这篇习作读起来,让我有种比较空的感觉,就是泛泛而谈,这样反而失去了些生活中本应该有的那种平凡而复杂的真实感,好像有种隔离感。

 很明显,作者想把第3自然段作为重点来凸显这篇习作的主题,虽然也是用了较多笔墨,可是效果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作者并没有真实地贴近自己的“心”来做真实地表达,那又怎么会打动读者呢!例如,“接到学校的通知,取书,做核酸,我背上书包,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一样走进地铁站。”在这里自己是有情绪情感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当时表现出的是麻木 ,而这种麻木的情绪是在应对内心底层的对疫情的恐惧,或是对备战中考的自己接下来又要上网课的担忧等等。“坐在车厢里我不禁留下了眼泪,好像昨晚的地铁还是熙熙攘攘的”这一句也是,大量的心理活动没有写出来啊,哪怕就是“留下了眼泪”这个心里动作伴随的情绪情感没有写出来,所以后面的转变就会给人感觉很突兀,整体读来就会觉得“空”。

(二)、知他—心里不仅有自己,还有读者的表达。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唯如此,文章才能真正走进读者的心,拥有较强的感染力。那么适宜、有效的表达则显得至关重要,在这里我想借用心理咨询师的一个职业能力素养——共情,来说点我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表达的内容,要真正地能理解到读者,让读者从中受益,有所启发,从而最后达到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不一样的情境中,选择匹配适宜的表达。

第一,作者要共情读者,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心里始终要想着读者,从读者的角度表情达意。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习作,经常会出现一类现象,就是我看不懂他们表达的内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或是想要说什么。可能他们认为自己写得已经非常清楚了,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完全沉溺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却不知道我这个读者看得是晕头转向。那么这种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无效的,因为读者会觉得与作者的“心”是有隔离的,就好像是中间隔了一层厚厚的挡风玻璃,虽然互相可以看到彼此的存在,却无法感受到对方的温度,只有玻璃的冰冷感,那么作文的真实又从何而来呢!

引文: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这篇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依恋”,这是非常能够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因为很多人都是依恋缺失,所以相应地,作者在这里的语言表达真是匠心独运,非常贴近大多数人的“心”的,因而读者就会觉得特别真实感人。例如,第2自然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近乎口语化的语言,反而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的距离,这就是作者心里有读者,那么读者心里也就有了作者。整篇文章充满了温情,有人性、有生命。

第二,在抒写的过程中,始终不能忘了自己,也就是要有一种“角色感”。

案例: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没错,是多少次的当仁不让,多少次的挺身而出,造就了疫情趋势的改变。在今天看新闻的过程中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还有那些可爱的人们辛勤的付出!辛勤的付出也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得到了世界的称赞!他们是祖国的骄傲,他们是世界的救星!而不仅仅是这些英雄们的挺身而出,还有祖国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的信心!中国人民真的很团结!那么到底有多团结呢:连续10天不停歇的建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前仆后继。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国外还在歧视戴口罩者,甚至有新闻媒体人跪下求民众不要出门。但在中国,只要是一声令下,大家就一个月不出门,不串门,不走亲访友,说带口罩,一句怨言都没有,还又有多少不同的企业转行,民众自发的去生产口罩,直到现在我们才感受到,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像我们中国一样不约而同的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中国人已经将“团结”二字刻到了骨子里!

分析:这是一个七年级孩子的习作,但在我读来,却有一种与孩子年龄不相符的感觉。就是把孩子与这种语言风格相结合起来,我感受不到孩子的真实情感到底是什么,有种抽离感。

以上几点,是我从心理学角度,结合自己这几年的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想法。最后我还是想表达,文字是有温度的,所以我们要用“心”抒写,这样鲜活的文字才能打动另一颗“心”。

【参考文献】

[1]朱建军.意象对话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甘肃,兰州,城关区

评论列表 评论
吴秋珍 吴秋珍 心理咨询从业人组 2级 4#
亲爱的,你写太长了吧,共多少字,引用文章可以这么大段吗?这是你投稿的文章吗?有种想要与你探讨的着急
戚永贞 戚永贞 心理咨询从业人组 6级 3#
补充一下,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可以再清晰化的写一下


江苏,南通,如皋市

郭建华:
嗯,过程是有些粗糙,还需要自己以后继续实践。

戚永贞 戚永贞 心理咨询从业人组 6级 2#
整篇文章,有思想深度,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也比较清晰明了,探索的结果也有一些总结,如果文章在标题和分段上,再清晰一些就好了,也期待后续更多的研究成果分享。

江苏,南通,如皋市

发布评论

评论: 从心理学角度初探如何使中考作文有生命温度


免责声明
1、能心舍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在本部落社区进行学习交流,所有人员须遵守中国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规定,共建有益健康互联网环境。
2、尊重他人权益。如果转载须获得授权,无版权例外。发布文章 回帖使用图片视频音乐等请自行解决版权问题,如果发生侵权,发布者须自行承担责任。
3、尊重他人权益。分享心理咨询案例、参与活动收获等,请注意保密等心理原则,发生泄密等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分享人自行承担。
4、如果发现有人使用您未授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侵权删除请致信 E-Mail:nxs@yxrg365.com
(0) 分享
分享

请保存二维码或复制链接进行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