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种比较强的挫败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俗语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自己处在35岁这个尴尬的年龄,好像没有“立”好,离“不惑”也有很长的距离。回到家,看到孩子在玩、看电视还一个劲的缠着我,让我给她放动画电影、让我给她玩手机,开始还可以好好的商量“宝贝,电影可以看、手机也可以玩,但是我希望你可以在完成必要的学习后再做这些事情”,但是一旦孩子不妥协,试图去突破我的“说教”,我就开始急了,心里的声音觉得她不上进,不努力,甚至会设想到5年、10年后她怎么办,面对社会的挑战怎么办?甚至还会产生“都是我不够好、不够强大,才让孩子这样”等等,情绪就一发不可收拾,焦虑、愤怒、担忧、内疚各种交织在一起,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就会演变成把孩子拉过来狠狠的训一顿,然后孩子就哭着再一次“妥协”,憋着气的去完成学习,接着我就可以放心了、安心了!
其实,在这样的过程和模式中,我把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人生的不满“投”到了孩子的身上(体现在,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体现在觉得我不够好等等的一系列的想法上以及逼着孩子必须多去学习上),然后,孩子因为无助、弱小,会全部的“接”了我这部分能量,在孩子的认知和意识中可能就会认为“我玩是不对的,我不努力是不对,我的未来是值得担忧的,都是我惹妈妈生气的,我不好好学习妈妈就会生气等等”,当孩子按照我“控制”的那个方向在走的时候,我就放心了,安心了,(其实我只是能量得到释放的那个时候觉得放心、安心,真正内在的担忧和焦虑并没有得到缓解、释放和解决)也就是“投”出去后,自己获益了。因为,这样的获益,也许在孩子的互动过程会形成一种模式,孩子也无形中承担了她不应该去承担的部分。
所以,在家庭中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缕清自己的情绪,就事情说事情,就当下说当下可以避免不必要能量投射。
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