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来访者有很多是儿童青少年,他们经常遇到比如厌学、考试焦虑、抑郁症、睡眠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父母把他们带到我的心理门诊或是咨询室来,希望通过咨询能够帮助改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那么讨厌上学,情绪稳定,生活积极乐观些。
在咨询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经过5~6次咨询甚至有的更早,他们的内心就会慢慢松开,呈现出与症状相关的内在关系和意象。在咨询师积极的关注、共情和支持下,激发了孩子内在的力量,情绪渐渐稳定,部分孩子也会因为内在的触动,情绪会出现新的波动期;也会升起希望感,呈现更多的积极意象。
但在与青少年工作中,常常在做了2~3次咨询后,有些家长就开始着急了,不断地询问孩子,进展怎么样了?你什么时候能够开始上学?为什么做咨询了,你还那么晚睡? 家长们希望孩子尽快改变,希望咨询师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改变孩子的状态。虽然家长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发现家长的这些焦虑,这些会给孩子、给咨询师带来无形的压力,影响着咨询的效果。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家长的着急要效果,虽然自己在咨询后感觉到轻松和有希望感,但自己有时候也无法评估这样是否能达到父母期待的改善,对心理咨询心生动摇,认为咨询可能不管用;有些父母的焦急进展,让孩子感觉到这样让家长花钱花时间,自己没有进步的话,压力更大,产生放弃的想法等等。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里因此脱落的案例不少见,这是非常遗憾的。其实每一个心理咨询都是专业化的过程,来访者内心创伤里消极情绪的流动、消极意象的体验;新的心理模式心理意象的建构,新的行为模式和沟通模式建立;同时,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个体,心理咨询的目标里常涵盖心理建设和成长的需要,这些都需要在与咨询师有信任的良好关系里慢慢调整,不能急于求成。
所以,在对青少年进行工作的同时,咨询师仍需与父母同步进行访谈和教育工作,做好父母工作,为有效治疗提供保障。
如果你有进行儿童青少年心理相关的咨询工作,在父母工作上有经验或困扰,欢迎回贴、讨论、分享~
福建,厦门